新聞資訊
*,土壤污染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威脅,同時也嚴重危害著人們健康安全。近年來,伴隨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,土壤污染弊端日益顯現。作為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,土壤治理、修復引起社會高度重視。
土壤污染刻不容緩,政策+技術發揮保障作用
當前,我國面臨嚴峻的土壤污染形勢。“鎘米危機”的出現,在此敲響土壤污染的警鐘。探討土壤污染治理措施成為當務之急。為此,我國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,除了出臺多項太壤污染治理方案和管理辦法,還給予眾多土壤分析測試技術,以及提供各類儀器設備支持。
政策、標準方面,《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(草案)》、《2017年國家網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要求》、涉微波消解和GCMS四項土壤檢測新標準、部新發布四項土壤污染評估、監測的環保標準。
檢測、修復技術方面,氫化物發生法(HG)、激光熔蝕法(LA)和X射線熒光法檢測法等,還有土壤蒸汽浸提技術、土壤修復固化——穩定化技術、微生物土壤修復技術等土壤修復技術,均為一定程度保障了土質環境。
全力投身土壤治理工作,各省市措施不斷
土壤污染問題關系社會全體人員的切身安全,積極投身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是全社會人員應盡的職責。為加強對本地區土壤的治理和修復,各省市紛紛采取措施,加緊治理進度。
目前,北京、天津、福建、遼寧、哈爾濱、內蒙古、河南等各省市積極部署環境治理工作,強化對土壤污染的監測、管理。北京市積極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技術裝備申報工作;遼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已全覆蓋,逐漸向自動監測轉型;寧夏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;黑龍江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對土壤采集設備進行采購。
從整個大環境來看,目前土壤污染治理正積極行動,治理形勢一片大好。緊隨國家政策領導,檢測儀器和修復技術不斷完善,我國土壤治理工作有望取得更大進展。
土壤治理如火如荼,修復行業駛入快車道
自“土十條”實施以來,各地陸續啟動當地的土地污染詳查工作,為全面實施土壤污染分類別、分用途、分階段治理提供基礎支撐。近日,人士透露,2018年將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,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法律保障。
伴隨土壤治理如火如荼開展,我國土壤修復行業駛入快車道。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的數據,我國受到污染的耕地已達3億畝,初步預計整個土壤修復的,到2020年有可能達到上萬億。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,截2016年9月,土壤修復行業從業人數增1.2萬人,從業企業達到2000-3000家左右。
面對土壤修復帶來的機遇,儀器企業還需牢牢把握時機,加快土壤技術和設備的研發,為土壤污染治理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。同時,這對企業而言也是一個巨大商機。接下來,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、完善服務等是儀器企業需要努力的方向。